


地址:广东省清远市
电话:0898-08980898
传真:000-000-0000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更新时间:2025-08-07 03:48:51
每次看《新闻联播》,大家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,那就是央视的李瑞英。她和罗京一起主持的《新闻联播》节目,是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,成为这档节目的经典。李瑞英被誉为“央视国脸”,在28年的主持生涯中,她始终稳稳站在镜头前,从未出过差错,成了后来人学习的榜样。然而,尽管她有如此辉煌的职业生涯,她的口碑却出现了分化。部分观众批评她“六亲不认”,甚至有人嘲笑她为了钱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。那么,她到底做了什么,才让人产生这样的看法呢?
李瑞英1961年出生在北京。她从小就特别听话,父母的话她总是言听计从。她的父亲是军人,因此希望她也能继承家业,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。然而,李瑞英并不喜欢军人这个职业,相反,她从小就迷恋上了广播。每当收音机里传来标准的播音腔,她都会全神贯注地听,心里想着,如果能进入播音行业,凭借自己的声音让全国的人都听到,那该多好啊。面对父亲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,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,常常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操场上徘徊。
直到有一天,她鼓起勇气,走到一位老先生面前,略带羞涩地问:“先生,能否请您听我读一段报纸?”那位老先生看着她期待的眼神,微笑着点了点头。李瑞英读完后,赶紧问:“您觉得我读得怎么样?”老先生和蔼地笑了笑,说:“小姑娘,读得不错,很有希望考上北京广播学院。”听到这话,李瑞英心里下定了决心,决定违背父亲的期望一次,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并顺利被录取。在新生大会上,她惊喜地发现,那位老先生竟然坐在前排,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颂老师。
大学生活并没有让李瑞英感到轻松,相反,她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。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,学习各种知识,充实自己。就连她和张宇燕的恋爱时间,也大多是在图书馆度过的。毕业后,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江苏电视台。进入梦想中的工作单位,她不仅没有懈怠,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,甚至一个人承担了剪辑、策划、拍摄等多项工作。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,1986年,在恩师张颂的推荐下,李瑞英回到北京,顺利进入了中央电视台。能进入这一行业的顶尖平台,她倍感荣幸,也更努力地工作。与此同时,她和丈夫也结婚了。然而,婚后,李瑞英依然将工作放在首位,家庭对她来说只是一个休息的地方。直到婆婆的一句无意间的提醒,她才意识到自己也该考虑要孩子了。
怀孕后,李瑞英仍然没有休息。她依旧按照原来的高强度工作,每天都承受着孕期的不适,直到临产前一天,才安排好工作去医院。孩子出生后,她几乎没休息多久,就立刻回到工作岗位。台里看在眼里,对她的工作态度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1996年,李瑞英迎来了人生的新挑战——主持《新闻联播》。当时,这档节目还仅限于录播,但从她和罗京开始,它改成了直播,而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。李瑞英的压力很大,担心直播中出现差错可能给台里带来不良影响。幸运的是,他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大的临场应变能力,顺利完成了直播,获得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掌声。
有一天,在办公室忙于校对新闻稿时,李瑞英的手机突然响了。因为骚扰电话频繁,她一般不会接工作时的电话,但这次电话一通又一通,打得她忍不住把手机塞进了抽屉。等她结束工作后才发现,原来是家里打来的电话。她赶紧回拨过去,接通电话后,听到家人急促的声音:“孩子从楼上摔下来了,满脸是血,我不敢动他,你快回来吧!”这一刻,李瑞英心里猛然一紧,但她还是压抑住情绪,冷静地对家人说:“你带孩子去医院吧。”虽然这短短的几句话听起来可能显得冷漠,但李瑞英挂了电话后,心里却异常痛苦。临近开播,她根本走不开,心中满是无奈和焦急。作为母亲,她自然也疼爱自己的孩子,只是责任让她不得不作出艰难的选择。
2014年,李瑞英选择从《新闻联播》退下来,回归家庭,试图弥补自己在工作中没能陪伴孩子的遗憾。然而,这个决定并没有换来人们的理解,反而成了她再度受到质疑的导火索。她在主持行业的地位使得她开办了培训班,但不少人指责她借着央视的名气“捞钱”,甚至有人把她儿子曾经坠楼的事件拿出来炒作。然而,无论外界如何评价,李瑞英依旧在许多观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。作为妈妈,她或许有遗憾,但作为主持人,她绝对值得大家尊敬。生活没有完美,无法两全其美,但她依然有机会去弥补那些遗憾。相信退休后的李瑞英,会把更多的爱倾注给孩子,填补这些年的空白。